合肥市第八水廠今日正式投產并網 為合肥供水66周年慶生
in 行業新聞 by admin
合肥市第八水廠今日正式投產并網 為合肥供水66周年慶生 發布日期:2020-11-02 來源:安徽水協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
11月1日11時1分,“我宣布,合肥市第八水廠正式投產并網!”隨著合肥供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正亞的一聲令下,送水閥門緩緩開啟,八水廠生產的第一股清泉噴涌而出,淙淙流入肥西縣百姓家中——合肥市第八水廠正式開始為肥西縣17萬戶城鄉居民提供高品質的飲用水,惠及城關、花崗鎮、三河鎮、上派鎮、嚴店鄉等區域,合肥市日供水能力提升至251萬立方米。
八水廠并網投產是合肥供水集團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飲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讓農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統籌研究飲水安全問題”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為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助力鄉村振興、解決農村生活用水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也是合肥供水集團在成立66周年之際,向肥西縣乃至全市人民送上的一份珍貴禮物。
高品質——首次采用深度處理制水工藝
合肥市第八水廠位于合肥市肥西縣花崗鎮,總占地220畝,設計規模40萬立方米/日,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20萬立方米/日。隨著八水廠產能的逐步釋放,將極大滿足肥西縣及合肥經開區、濱湖區域經濟發展用水需求,進一步優化全市水廠布局及供水輸配調度。
作為合肥市首個標準化樣板水廠,八水廠在全市水廠中首次采用常規處理與深度處理相結合的制水工藝,通過臭氧、活性炭的深度投加處理,大幅提升對渾濁度、色度、嗅味、有機物等水質指標的保障能力。廠區內,白墻灰瓦的中式徽派風格、信息化的智慧管理、目視化的標準環境,處處彰顯“抓細節、建精品”的現代供水企業特色。
高難度——首次完成市域內最長原水管運行
據悉,八水廠設計采用大別山、引江濟淮和大官塘水庫應急備用三路水源保障。目前,八水廠原水取自磨墩水庫,為做好原水輸配工作,10月28日上午11:01分,磨墩泵站正式通水運行。據了解,該泵站設計生產能力60萬立方米/日,其中,20萬立方米供給八水廠,40萬立方米供給七水廠(該段管道正在敷設中)。
磨墩泵站至八水廠原水管總長30.4公里,為我市域內最長的 DN1800mm原水管道,途經4個鄉鎮18個村落,歷經農田、林地等各類復雜地形,最大高差可達41米。運行前,對主管道分段進行了水壓試驗,送水過程始終保持勻速低量,沿途設有百余個排氣、排水控制點,確保管道安全運行。未來,該泵站將作為龍河口引水工程的重要承接聯通點,引入龍河口原水。
為保證項目順利推進,供水集團成立了由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正亞任總指揮,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彭堯任現場總指揮,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施微和高和氣任現場副總指揮的通水領導小組,全面統籌指揮通水工作。調度組、生產組、原水管網組、清水管網組、后勤組,加壓送水、管道觀測、排氣排水、制水生產、水質管控與監測......供水集團近百人參加了此次工作。也為此后磨墩泵站向七水廠通水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標準——首次為肥西居民送上八水廠優質水
10月29日中午,源源不斷地原水輸送到八水廠反應池。正午陽光伴著微風暖暖,沉淀池上波光粼粼,池中水位逐漸上升。隨后,供水集團對廠部出水處至肥西縣域約42公里的主輸水管道進行了沖洗,確保供水水質安全。通水后,肥西縣居民用水與合肥市區“同源、同質、同網、同服務”。
11月1日上午,水流經過預臭氧反應、沉淀、后臭氧接觸、炭濾、砂濾等一道道工序......隨著八水廠出水管與肥西縣輸水管道并網聯通,迅速奔向肥西縣用戶家中。在線監測數據顯示管網壓力平穩,水質優良。在場人員歡呼雀躍,八水廠投產并網成功!
11月1日,這是一個值得歷史銘記的日子。1954年11月1日,合肥一水廠誕生了,告別了靠天吃水、人力拉水的舊歷史,開啟了合肥公共供水的新時代。從1954年到2020年,66年時光猶如巨筆,繪就出今日合肥人民日日常新的生活畫卷。
小小一滴水,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也映射出供水人不變的初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合肥供水集團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好城鄉飲用水安全的“總閘門”,用一泓清泉潤澤百姓的心,用責任和擔當擦亮供水人“讓用戶順心、讓員工安心、讓社會放心”的不變初心。
文/合肥供水集團金晶、時欣
圖/合肥供水集團